對于這一現象,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碳纖維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yè)司石化化工處處長蔣健不無擔憂地表示,碳纖維的應用還未打開就發(fā)展得很熱,而有些化工產品下游再怎么拓展都可能難以完全消化過剩的產能,希望碳纖維不要重走這些行業(yè)的老路。
巨資涌入
碳纖維是一種新型的高性能纖維增強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耐磨、耐腐蝕等優(yōu)異性能,可以依附復合材料形式減輕構件重量,提高其技術性能,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型紡織機械、石油化工、醫(yī)療器械、汽車、建筑、文體用品等領域。全球能夠生產碳纖維的國家僅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等。
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咨詢事業(yè)部副總經理方巍介紹,我國碳纖維的消費結構與日本類似,多集中在體育休閑用品領域,未來的發(fā)展重點是新興工業(yè)應用領域,其中風力發(fā)電機葉片、建筑材料、汽車、壓力容器和高壓輸電線潛力很大,僅風機葉片對碳纖維的需求到2020年預計就將達到萬噸級。
在市場需求再加上政府關注、國防需求等因素的刺激下,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碳纖維產業(yè)化建設熱潮。截至目前,我國在碳纖維產業(yè)的投資額已經達到90億元(含部分復合材料制品產能),其中政府投資約占10%。
國家新材料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克健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建碳纖維產能是已建成碳纖維產能的近6倍,計劃建設的碳纖維產能則更大。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化工、中國建材等大型央企都已介入,而且都是“大手筆”。
以國內首家具有千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的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為例,公司的第二條千噸線已經到位,計劃于2011年3月投產,主要生產24kCCF碳纖維,第三條和第四條千噸生產線的廠房也已經建成,未來將分別生產12kCCF700碳纖維和48k以上大絲束CCF300碳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