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亞麻:換一種方式重生
2011-5-4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亞麻 黑龍江
哈爾濱亞麻廠整體搬遷的消息曾經轟動一時。
上世紀90年代,當亞麻產業(yè)在全國迅速發(fā)展之時,“一五”時期建設的亞洲最大的亞麻紡織企業(yè)——哈爾濱亞麻紡織廠卻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
2008年10月,哈爾濱亞麻紡織有限公司已經離開了它的誕生之地,異地(雙城市)重建。新廠區(qū)擁有亞麻紡紗錠4萬錠,各類織布機400多臺套,漂染生產線10條(套),年可生產亞麻紗5500噸,亞麻面料1200萬米、漂染亞麻面料2000萬米,安排4000人就業(yè)。
雖然歷經蝶變重生,但是其地位和實力卻與當年的哈爾濱亞麻廠不可同日而語。
哈爾濱亞麻廠的弱化,使黑龍江的亞麻加工企業(yè)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雖然亞麻紡錠由1995年的11.5萬錠發(fā)展到2010年后的16.8萬錠,但亞麻紡錠占全國的比重已由過去的63%以上降為現(xiàn)在的38%。
輝煌后的落寞
可以說,中國的亞麻產業(yè)是從黑龍江開始起步的。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建廠的哈爾濱亞麻廠,曾是世界僅有的四個大型亞麻廠之一,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
最輝煌時,1套亞麻西裝可以換回5套日本西裝,曾是國家確定的512戶重點企業(yè)之一,產品60%銷往國外,且在歐洲市場免檢。從上世紀90年代起,哈爾濱亞麻紡織走入低谷。2006年12月,全國企業(yè)破產兼并和職工再就業(yè)領導小組批準了哈麻集團政策性破產。
曾幾何時,亞麻是黑龍江一張獨有的亮麗名片。
在上個世紀,哈爾濱亞麻廠的101亞麻細布和雙鶴牌亞麻紗聞名于世,獲國內外多個獎項。出口順暢,年創(chuàng)匯1億美元。國內市場亦購銷兩旺。與麻紡廠相配套,全省建有年產1000噸打成麻規(guī)模的國有亞麻原料廠23家、鄉(xiāng)鎮(zhèn)亞麻廠上百家。在龍頭企業(yè)的帶動下,農民種麻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省40多個縣、6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7000多個村屯都有麻田。70多萬麻農得到了實惠。
而今,黑龍江亞麻輝煌不再。據不完全統(tǒng)計,黑龍江全省有亞麻紗錠17萬枚左右,實際開工的只有10萬錠。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黑龍江當?shù)貋喡閺S的開工率更低。
原料種植更是大幅度萎縮,農民種麻的積極性不高,亞麻種植面積多年來連續(xù)下降。在亞麻花的盛開季節(jié),黑龍江地區(qū)已經很難覓到藍色亞麻花的蹤影。
原料種植的萎縮進一步加劇了黑龍江亞麻生產企業(yè)的困境。因為黑龍江當?shù)厣a的原料質量和數(shù)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亞麻生產企業(yè)的需要,當?shù)氐膩喡槠髽I(yè)所需原料大部分都要依賴進口。黑龍江地處我國東北,距離港口較遠,進口原料的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和東部企業(yè)相比,我們有人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的劣勢也比較明顯。原料的運輸成本高,銷售渠道建設落后等嚴重制約了黑龍江亞麻產業(yè)的發(fā)展!币晃缓邶埥瓉喡榧喚企業(yè)負責人如是說。
亞麻光景好的時候,曾經流行一個觀點叫做“沾麻即富”。當時全國的亞麻生產呈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雖然當時黑龍江亞麻企業(yè),特別是哈爾濱亞麻廠的危機已經存在,但并沒有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時,黑龍江亞麻企業(yè)家們的落寞感非常強烈!爱敃r,原料價格高漲,產品單價卻下降。開工就有虧損的危險。開多少虧多少。就在我們虧損的時候,東部沿海亞麻企業(yè)卻還在賺錢!币晃粊喡閺S負責人告訴記者他的困惑。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