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整個紡織化纖市場一直沒有啟動的跡象,從開年之初短暫的開門紅,到后來的旺季不旺,再到六七月份的淡季更淡,棉商、化纖廠家連同下游的中小紡織企業(yè)均成為溫水中煎熬的“青蛙”。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市場需求受到制約、國內紡織服裝形勢嚴峻,同時國內化纖企業(yè)在經歷了去年的高通脹之后肩上“三座大山”的壓力絲毫未減。一系列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化纖紡織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之間脫節(jié)現象逐漸凸顯,需求問題也逐漸被提上議程,從開始的人為夸大到現在成為不爭的事實,產能過剩掩蓋下的需求萎靡繼而成為公認的市場通病。不少企業(yè)表示:“2008年我們經歷產品價格大跌,但2012年我們不光經歷價格大跌,更感覺到產品賣不出去庫存積壓的痛楚!”盡管化纖及下游織造廠家減產不斷,但社會庫存一直居高不下,放眼望去個個倉庫貨滿為患。
截至6月末,青島港的棉花庫存保守估計在22萬噸左右。目前,青島港的倉庫已經滿倉,由于入庫計劃總是大于出庫計劃,保管、保險等費用不斷上漲,而且中國進口配額會不會增發(fā)也不確定,不少外商不得不把棉花轉運到距離中國較近的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區(qū)。
然而,目前市場價格已跌至近幾年的低位,并且考慮到下跌行情持續(xù)時間較長,利空因素的影響已經有所透支,后市在利空因素趨于緩和的情況下,也沒有必要過分看跌。6月29日,歐盟峰會達成救助協議,給市場帶來一線曙光;進入7月份,中國、歐洲先后降息,美國QE3也將漸行漸近,全球范圍內新一輪刺激政策或將不可避免……宏觀面利好消息紛至沓來,或將推動紡織原料市場企穩(wěn)反彈,個別品種甚至將會出現超乎想象的爆拉。
最終的關鍵要看后道是否暢通無阻,無實際需求支撐的盲目推漲并不可取,“上熱下寒”正是氣虛火旺的表現。出貨為宜,充分利用刺激剛性需求這一機會及時跑量不失為上策。
腈綸漲跌幅:-28%~-30% 盲目樂觀,后期打擊不容小視
后市箴言:經過較長時間的下跌之后,一直籠罩市場的悲觀氣氛有所釋放,行情底部支撐力度逐漸增加,下游廠家買盤積極性較前期升溫。然而,市場成交仍難以明顯放量,下游腈綸紗線工廠開工低迷、庫存有增無減。但經過此番大幅下跌,腈綸市場企穩(wěn)跡象明顯,價格拉漲只待時日。同時,腈綸廠家裝置開工負荷情況也應受到參與者關注,若廠家在此時盲目擴大生產,對腈綸市場后期打擊依然不容小視。
4月,腈綸市場實際走貨數量寥寥。下游腈綸紗線廠家因訂單缺乏,整體裝置開工率偏低,多維持在5成左右,從而對原料腈綸纖維的需求十分有限。同時受到原料丙烯腈市場價格走跌影響,腈綸市場成交價格不斷下移,出廠價格也進一步走跌。而面對持續(xù)走跌的腈綸市場價格,商家操作更加謹慎,多采取一單一談的方式。截至月末,1.5D短纖價格在21500~22000元/噸,3D絲束21500~22000元/噸,3D毛條主流價格19400~21500元/噸。
5月,腈綸市場每況愈下。臨近月底,遠超出市場預期的合同結算價格使市場再受重創(chuàng),下游買家多暫緩采購計劃。雖有高端報價,也偶有成交聽聞,但已屬鳳毛麟角,市場頹勢已成定局。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下游紗線工廠開工偏低,對原料消耗自然減少,加之市場預期偏悲觀,采購方以按需補貨、隨用隨拿為主;歐債危機解決滯緩以及終端紡織出口前景不明朗,腈綸市場內外夾擊、腹背受敵。截至月末,1.5D短纖價格跌至16800-17100元/噸,3D絲束16700~17000元/噸,3D毛條17700~18300元/噸。
6月,腈綸市場看空氛圍濃郁,成交量不濟。雖然生產廠商大幅降低5月合同結算價格,然而市場對此反應平淡,尤其是貿易商因前期庫存偏高,成本壓力下難以承受大幅降價的損失,市場心態(tài)一度降至冰點。臨近月底,市場銷售情況并無好轉,場內悲觀利空氣氛加劇,下游觀望情緒愈顯濃厚。最終廠家6月合同結算價格再次走跌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