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浙大校長楊衛(wèi)院士:大學是有生命的
2012-03-02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生命個體是有成長周期的,要尊重成長周期,不能揠苗助長,大學是不是也應如此?
楊衛(wèi):我一直有一個觀點,“要享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
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人的成長以年為計量單位,我想大學應該以十年為一個單位。那么,牛津、劍橋大學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也就只是八九十歲,我們中國的高校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實,也就才十一二歲,還很年輕。
同時,人體有新陳代謝,大學也是如此,那么大學應該以多久為一個新陳代謝周期呢?我們來看一下,教師在大學的工作時間一般為20—40年,如30歲開始,任教到60歲。一所大學,一般情況下,大約十年增加更替1/3的新鮮血液,再考慮到文化自身的延續(xù)性等緣故,對一所大學來說,十年可以出現顯著變化,但是一定很難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這就說明,用十年的時間從世界二流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應該不太可能。尤其是在我們目前高校的師資水平同世界一流大學的師資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的前提下,用十年的時間趕上世界一流大學很難。
當然,要強調的是,盡管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會很漫長,我們不能因此而不作為,相反,應更加有所作為,而且,必須要有強烈的信念支撐與精神的支柱,因為,如果甘居二流,最好的學生與師資就會離你遠去,這無異于慢性自殺。
因此,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有目標,清楚地知道實現目標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不能將其看成很苦很累的過程,要逐年尋求進步,并享受這個進步的過程。
記者: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特征不盡相同,每一所大學是否也應該追求自身的特色和定位?
楊衛(wèi):國內很多高校都有類似的提法,“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與此同時,北大有“北大特色”,浙大也有“浙大風格”。這正如每個人的指紋都不相同,生物具有多樣性一樣,每所大學也是有自己的風格的。
這里我想強調一個“中國特色”的概念。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大學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中國的大學產生發(fā)展于中國的土壤和文化中,必然要帶有中國文化的深刻烙印。第二,為什么要強調中國特色呢?因為縱覽世界大學,美國有美國特色,歐洲有歐洲特色,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而且是在不斷崛起的過程中。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中國的大學也應該具備和反映出中國的特色。第三,世界一流大學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模式,如果將一流大學比喻成一個群體,那么,應該有不同特色的大學群,我們中國的大學也應該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群,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學之林。這個群體可以包含10所大學,20所大學,甚至更多。
記者:請您再談談大學的創(chuàng)新。因為正如生命個體有前進和進步的動力,大學也需要有進步的原動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楊衛(wèi):是的。正如生命個體需要不斷產生新的細胞一樣,大學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從大學的幾個功能具體來說:教學的過程是通過頭腦中的建構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建構的過程本身就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從科研與社會服務來看,科學研究顯然是創(chuàng)新的,社會服務是一個知識轉移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根據所遇到的情況重新對知識進行組織,這也涉及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也涉及根據現實情況進行適應與改變,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近些年來,浙江大學進行了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首先從組織的架構上,進行了很大的變化,原來學院是實體,一共28個學院,現在創(chuàng)新為7個學部總攬下的39個院系實體,而學部為學術決策和行政協(xié)調的機構;學校的機關部門也進行調整,業(yè)務部門已調整為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研院、社科院四個大院;教師的管理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以往是一條線管理,現在按照崗位職責分成5個不同類型,教研、教學、研究、應用開發(fā)與團隊型的;還有,以往博導必須首先是教授,但現在,博導不一定非是教授,比較年輕的副教授也可以當博導。這些都是我們根據現實情況的變化進行的創(chuàng)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網頁的內容由中國聚合物網收集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的信息整理獲得。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真實性,也不構成其他建議。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info@polymer.cn。未經本網同意不得全文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責任編輯:佳)
相關新聞
- 四川大學肖嘯課題組 Nat. Commun.:有機光催化劑助力廢棄塑料的升級回收 2025-05-19
- 東華大學武培怡/雷周玥團隊《Nat. Commun.》:離子凝膠實現仿生學習、記憶和自主決策功能 2025-05-19
- 南京林業(yè)大學呂建雄/多倫多大學顏寧 Mater. Horiz.:具有梯度潤濕性的仿生木質楔形表面用于增強定向液體輸運與高效霧收集 2025-05-19
- 安農大陳玉霞教授團隊 AFM: 具有高機械強度、抗疲勞性和離子電導率的多功能絲瓜海綿水凝膠用于監(jiān)測人體生命體征 2025-04-05
- Science 之后今年第6篇頂刊 - 哈工大邵路教授團隊 Adv. Mater.: 前生命化學啟發(fā)的“膜”法創(chuàng)新 2023-10-25
-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所劉靜團隊 Matter:水相液態(tài)金屬物質問世,展現類生命組織與器官節(jié)律特性 2023-08-01
- 北化楊衛(wèi)民/李好義團隊《Compos. Part A》:電紡紗線綠色高效短流程制備技術取得新進展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