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雙碳戰(zhàn)略和賦能綠水青山,能源是主戰(zhàn)場,電力是主力軍,電化學儲能是重要載體,電極活性材料則決定著電池的服役性能與成本效益。目前,活性材料以過渡金屬化合物等無機材料為主,長遠看將面臨能量受限、資源耗盡、不可持續(xù)、成本高、回收難等挑戰(zhàn)。以有機聚合物為電極活性材料兼具理論容量高、反應動力學快、來源豐富、可再生、成本低、易加工等潛在優(yōu)勢,成為極具潛力的新一代儲能電池材料。然而,有機聚合物電極因活性基團數有限、活性位點暴露受限和電化學利用率低等因素,致使其實際比容量偏低。同時,絕大多數聚合物呈本征電子絕緣性,通常在電極制作時需要添加大量的碳質導電劑,導致電池能量密度大幅降低(導電碳對正極容量貢獻極。。此外,羰基聚合物基于可逆鋰烯醇化反應機制,通常用作正極材料,因受制于低電位下(<1.5 vs. Li+/Li)聚合物骨架的穩(wěn)定性,很少報道羰基聚合物為儲鋰負極,而以同一羰基聚合物為正、負極構建有機全電池的研究幾乎未見報道。鑒于此,設計制備比容量高、導電性強、結構穩(wěn)定的雙極性聚合物基活性材料,并以其為正、負極構建對稱全電池,對提高電池的服役性能與成本效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科學意義。
該工作首先以2,6-二氨基蒽醌(DAAQ)與系列二酸酐單體進行縮聚反應,制備出系列具有不同鏈結構的聚(醌-酰亞胺)(圖1)。研究發(fā)現: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與DAAQ縮聚形成分子量適度的醌基聚酰亞胺(PMAQ),因其共軛效應強、LUMO-HOMO能帶隙窄,表現出最高的比容量和最佳的倍率性能。
在此基礎上,通過PMDA、DAAQ單體在溶液反應過程中摻入碳納米管,致使PMAQ在碳納米管表面原位縮聚生長為交織的納米片,得到核-殼異質結構復合材料(CNT@PMAQ)(圖2),改變反應時間可以調節(jié)PMAQ殼層厚度。準一維CNT@PMAQ相互連接形成3D分層納米網絡,其中碳納米管內核提供高效的電子傳輸路徑,而殼層PMAQ納米片密集交錯提供豐富的多孔通道,協同促進羰基和活性位點暴露、電解質滲透和離子快速擴散。
研究發(fā)現:以CNT@PMAQ為正極,在0.05 A g-1時比容量高達163 mAh g-1;以CNT@PMAQ為負極,因其共軛芳環(huán)超鋰化機制,在0.05 A g-1時比容量高達1158 mAh g-1。進一步利用CNT@PMAQ獨特的雙極性特征,以其為對稱電極構建聚合物基全電池,其穩(wěn)定工作電壓達1.8 V,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長循環(huán)性能(圖3, 4)。該工作基于鏈工程化策略,構造獨特的無機/有機核-殼異質納米結構,提高聚合物電極活性基團數和活性位點利用率,實現了高倍率電荷存儲;基于雙極性聚合物電極構建對稱全電池,為發(fā)展高性能、低成本、可持續(xù)的新型有機電池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觀點。
論文第一署名機構為中南民族大學,第一作者為章慶博士,通訊作者為楊應奎教授。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173091, 51973235)、國家民委領軍人才支持計劃(MZR21001)和湖北省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2021CFA022)等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11590
- 武大蔡韜課題組 Macromolecules:光/磁協同調控-核殼結構Fe3O4@共軛微孔聚合物催化雙門控ATRP及酶偶聯應用 2025-04-25
- 鄭大劉春太/劉虎團隊 Sci. Bull.:具有雙效熱管理和阻燃性的核殼結構BN/SiO2納米纖維太空冷卻膜 2025-01-10
- 香港城市大學胡金蓮教授團隊《ACS Nano》: 鈣鈦礦納米晶誘導的核殼無機有機納米纖維用于高效能量收集和自供電監(jiān)測 2024-03-26
- 國科大郭存悅/深大陳光明、杜春雨 CEJ:有機碳化修飾碳納米管及其高溫穩(wěn)定熱電性能 2025-02-14
- 四川大學王延青 ACS AMI:使用 3D 導電網絡硅-碳納米管復合陽極增強鋰離子電池 2025-01-12
- 廣工閔永剛/黃錦濤團隊 ACHM:用于集成熱管理和電磁波吸收的高性能聚酰亞胺/聚吡咯-碳納米管@PCM復合材料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