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度學術委員會議在蘇州召開。周其風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王佛松院士、卓仁禧院士、曹鏞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張希院士、董建華教授、薛奇教授、楊小震研究員、陳永明研究員、殷敬華研究員、王利祥研究員、陳學思研究員等學術委員會委員、顧問委員和境外委員以及實驗室主任韓艷春研究員和副主任李悅生研究員出席了會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所長安立佳研究員、所長助理周光遠研究員代表應化所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其風院士主持。安立佳所長致歡迎詞,感謝與會的學術委員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參加會議,為實驗室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韓艷春研究員代表實驗室作2009年度工作報告,匯報了實驗室的研究水平與貢獻,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開放交流與運行管理,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計劃等。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體現(xiàn)我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領域研究水平的突出代表之一,一貫堅持“高分子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高分子材料的高技術研究”的定位和“基礎研究引領國際前沿,高技術研究立足國家需求”的戰(zhàn)略,選擇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復雜體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分子科學研究平臺為目標。
2009年實驗室在承擔國家科研任務方面成績顯著,共承擔科研任務176項,實到經(jīng)費7226.28萬元。在牽頭爭取并獲準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方面表現(xiàn)突出: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3項,國家高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創(chuàng)新群體項目2項、創(chuàng)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 1項。
實驗室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復雜體系和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三個方向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結構與組份可控的過渡金屬催化聚合方面,獲得多種新型高效配位聚合催化劑,實現(xiàn)第一例高溫烯烴活性配位聚合、聚乙烯嵌段功能化環(huán)烯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交替共聚、異戊二烯高3,4-選擇性聚合等。在高分子復雜體系多尺度結構及行為研究方面, 針對高分子復雜流體以及多相、多組分高分子體系分子鏈構型演變、相轉變、相分離和聚集態(tài)結構形成等過程,研究其熱力學驅動力與動力學演變機理,在高分子復雜體系計算機模擬、雙峰聚乙烯和釜內合金抗沖聚丙烯鏈結構剖析、高分子薄膜結構調控與性能、高分子軟膠體晶體形變機理等方面取得進展。在光電功能高分子和塑料電子學研究中,提出了實現(xiàn)單一高分子發(fā)射白光的新機制—“主體俘獲電子,抑制電荷轉移機制”,設計合成了具有納米組裝結構的給受體型單分散共軛齊聚物,并獲得單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的最好結果。開發(fā)出了全熒光型、熒光/磷光復合型和全磷光型白光有機發(fā)光二極管,制備的疊層器件的最大電流效率和功率效率是目前報道的國際最好水平。在生物醫(yī)用高分子研究方面,靶向高分子鍵合藥、生成可降解高分子的自組裝、組織工程、具有電活性的生物醫(yī)用高分子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2009年獲獎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有機高分子發(fā)光材料及其在顯示器件中的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聚烯烴材料的化學與生物改性及其大規(guī)模應用)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如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anced Materials等發(fā)表第一單位論文214篇。獲權發(fā)明專利54件(其中美國發(fā)明專利3件),申請發(fā)明專利78件。
實驗室匯聚了一批高分子科學及材料領域的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在幾個主要研究方向上已相應形成了在國內外同行中有一定影響和競爭力的一批科研團隊。200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2個群體,在2009年都得到延續(xù)三年支持,創(chuàng)新群體占全國高分子學科的50%,成為國內擁有2個高分子創(chuàng)新群體的唯一實驗室。2009年“有機光電材料及其應用”獲 “創(chuàng)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試運行。實驗室有固定人員隊伍45人,年齡在40歲以下的占51%;實驗室現(xiàn)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名(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最多的高分子實驗室),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 形成老中青三結合以中青年為主的科研團隊。實驗在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以及研究隊伍的學術水平與影響也可從其成員的學術任職得到體現(xiàn)。多位固定人員分別在國內外有關學術組織和學術雜志任職,有8人分別IUPAC和Prog. Polym. Sci.,Biomacromolecules,Langmuir,Macriomolecular Bioscience等任編委。
實驗室認真制定制度確保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了具有良好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本實驗室培養(yǎng)的研究生獲得各類科學院冠名獎學金和獎勵3項,其中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中科院院長優(yōu)秀獎1項,2009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BHP Billiton獎學金1項。
實驗室在國內外學術交流方面成效顯著。共承擔各類重要國際合作項目16項,其中包括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基金委A3計劃1項,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項以及德國BASF公司合作項目1項,創(chuàng)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 1項等。在有機光電材料及其應用、具有靶向性和pH敏感性的新型非病毒類基因載體、醫(yī)用聚烯烴材料的制備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同步輻射研究高分子薄膜納米結構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組織承辦雙邊會議、國際會議2次。08-09年批準開放課題17項,在光電功能聚合物/無機半導體納米粒子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水溶性納米晶的提純機理、表面活性劑包埋的聚氧簇靜電復合物的組裝與功能、新型肝靶向給藥系統(tǒng)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實驗室扎實推進學術氛圍與文化氛圍建設,為青年骨干成長和優(yōu)秀研究生的培養(yǎng)提供學習和交流平臺。推出了211系列學術活動,即兩個高分子系列報告(旨在加強核心研究員自身對研究方向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把握為宗旨的“高分子科學前沿報告”,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學者間學術交流為宗旨的“高分子科學講座”)、一個以加強對實驗室青年骨干培養(yǎng)為宗旨的“青年骨干學術報告會”和一個以加強與國內其它優(yōu)勢研究單位、重點實驗室和產業(yè)界的交流合作的學術報告會。同時,堅持定期出版實驗室季度工作報告、加強網(wǎng)頁制作與信息公開,堅持實驗室公眾開放活動。充分發(fā)揮顧問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境外委員在把握研究方向和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實驗室重視公用平臺建設,專門制訂實驗室公用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并招聘三名有海外研修經(jīng)歷的博士從事儀器管理、開發(fā)和用前培訓等工作,采用預約和適時監(jiān)控體系,提高了儀器使用效率, 保證了科研工作的需要。
與會的學術委員和特邀委員對實驗室的工作給予的充分的肯定,并就目前高分子學科發(fā)展的方向和形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廣泛的交流。
- 2021年高分子材料信息學研討會在長春成功舉辦 | 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 2021-10-22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趙寧課題組博士后和項目聘用招聘啟事 2021-09-13
- 中科院化學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賈迪課題組招聘博士后 2021-06-24
-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訪問學者基金申請通知 2020-05-14
-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2021年度開放課題基金項目申請的通知 2020-05-14
- 科技部:組建若干國家實驗室,同時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2020-05-11
- 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首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