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納米材料的優(yōu)異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是復合材料增強填料的理想選擇,其在各種聚合物基質(zhì)中的增強效果得到廣泛應用。在該研究領域,碳納米材料在復合材料中的分散狀態(tài)是影響其對基體增強效率的關鍵因素,良好的分散狀態(tài)是構(gòu)建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前提條件。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賈曉龍教授、楊小平教授團隊,在2015年通過對碳納米管進行表面聚合物接枝和磁改性實現(xiàn)了碳納米管的有效分散和良好取向(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5, 7, 5, 3170-3179),并且在2016年通過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構(gòu)建多巴胺涂層來提高其在基體中的分散性以及增強其與基體間的界面結(jié)合(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 8, 20, 13037-13050)。然而,目前關于碳納米材料在復合材料中分散性的表征僅限于SEM、TEM等微觀尺度的表征方法,缺乏宏觀大尺度的分散性表征手段,尤其缺乏對分散行為這一重要因素的可視化和高精度的量化表征方法。
近期該團隊基于熒光功能化實現(xiàn)基體/界面相中碳納米管大尺度三維空間原位可視化,根據(jù)溫度場的變化系統(tǒng)研究不同含量碳納米管在基體-纖維界面相的熱擴散機制。同時結(jié)合Morisita指數(shù)、粒子間距概率密度等理論對碳納米管的空間分散狀態(tài)進行定量評估。
圖1. MWCNTs-FITC的熒光發(fā)射機理
碳納米管具有高導電性,通常作為電子受體從而猝滅熒光。該研究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PGMA)作為保護層接枝在碳納米管表面,通過隔絕電子的傳輸有效保護了熒光分子的活性,從而實現(xiàn)了碳納米材料的熒光可視化。具體而言,接枝聚合物PGMA的碳納米管MWCNTs-PGMA的LUMO(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能級高于熒光分子(FITC)的LUMO能級,因此FITC的激發(fā)態(tài)電子不能躍遷至MWCNTs-PGMA,從而回到基態(tài)同時輻射能量,發(fā)射熒光(如圖2)。
圖2.(a)wp-MWCNTs-FITC的熒光猝滅機制和(b)接枝有PGMA的MWCNTs-FITC的熒光發(fā)射機制
將上述方法制備的熒光碳納米管(MWCNTs-FITC)分散在樹脂基體內(nèi),采用激光共聚焦獲取大尺度三維空間分散圖像并結(jié)合相應的圖像分析軟件,可實現(xiàn)納米粒子在基體中分散的定量表征。圖3采用該方法探究了溫度場和含量對MWCNTs-FITC分散狀態(tài)的影響,并結(jié)合Morisita指數(shù)理論和粒子間距概率密度理論對MWCNTs-FITC的分散進行量化,相關結(jié)論可用于指導納米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的優(yōu)化。
圖3. MWCNTs-FITC含量為0.01 wt.%,0.05 wt.%,0.10 wt.% 的復合材料固化前后的CLSM圖和粒子間距分布。
此外,該方法還可用于分析復合材料界面相納米粒子的熱擴散行為。通過可視化納米粒子在纖維/樹脂界面處的分散狀態(tài)并結(jié)合納米粒子擴散理論,實現(xiàn)納米粒子熱擴散行為的定量分析。在合適的固化溫度下,較低的樹脂粘度允許MWCNTs-FITC從纖維往樹脂中擴散,并在樹脂/纖維界面處形成導熱網(wǎng)絡,從而促進了熱在纖維-樹脂間的傳導(圖4)。這對降低復合材料纖維/樹脂界面處的溫度梯度從而強化界面結(jié)合的固化工藝的優(yōu)化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圖4. 固化溫度對MWCNTs-FITC在纖維/樹脂界面相擴散行為的影響
這種大尺度三維空間原位可視化的納米粒子的表征方法和精確的量化方法對分析納米粒子在基體中的實際分散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對于理解復合材料的結(jié)構(gòu)-性能關系以及進一步控制最佳加工條件以制備高質(zhì)量復合材料非常重要。
以上研究成果以“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n macroscale 3D spatial dispersion of MWCNTs in matrix and interfacial phases of quartz fibers/epoxy composites via fluorescence imaging” 為題,發(fā)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上。北京化工大學博士劉聰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北京化工大學賈曉龍教授。
該研究受到北京自然科學基金(No. 2192044)、國家重點研究計劃(No. 2019YFB150480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No. XK1802-2)、北京化工大學青年英才計劃、2020有機無機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No. Oic-202001008)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7/s10853-021-06350-x
- 特拉華大學付堃團隊纖維材料改性技術(shù):首次實現(xiàn)碳納米材料與玻璃纖維界面的高效穩(wěn)定焊接,助力航空航天復合材料 2020-08-26
- 鄭州大學盧思宇課題組:生物質(zhì)碳點的制備、性質(zhì)和應用最新進展 2019-12-02
- 蘇州大學劉濤教授課題組:激光直寫碳納米材料多尺度結(jié)構(gòu)調(diào)控及其多功能傳感材料與器件研究進展 2019-09-24
- 鄭州大學王建峰/王萬杰 Small/Nano Energy:熔融加工一步原位成型分級多孔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實現(xiàn)高溫環(huán)境輻射制冷 2025-03-30
- 北航衡利蘋教授《Nat. Commun.》:用于電磁屏蔽和散熱的仿生超薄柔性納米復合材料 2024-09-10
- 哈佛大學鎖志剛院士課題組 PNAS:混合乳液制造強韌抗疲勞的納米復合材料 2024-04-10
- 暨南大學寧印教授 Angew:單晶顆粒內(nèi)部微觀結(jié)構(gòu)的空間調(diào)控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