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行政化五宗罪
難以想象,一個終日忙于填表、完成工作任務乃至剽竊的教授,有朝一日竟能成為學術(shù)大師。而沒有學術(shù)大師,所謂國際一流大學又從何談起
1月26日上午,溫家寶總理與來自科教文衛(wèi)體各界的10位代表會談,聽取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其間,溫家寶關(guān)于大學的兩段話被廣為傳播,一句是:“一些大學功利化,什么都和錢掛鉤?這是個要命的問題。”另一句是:“一所好的大學,在于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quán)!
“大學功利化”和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quán)”,都指向同一個病根---大學行政化。不僅如此,大學行政化堪稱如今大學一切問題的總病根。簡言之,大學行政化有五宗罪。
其一,大學官場化。
一方面,大學主要領導來源行政化,校長的任命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壟斷資源,校長與教育部門官員“交換”頻頻。我國大學校長的產(chǎn)生,基本上按照黨政干部的方式來處理,直接由上級任命,其中“985工程”中的38所國內(nèi)知名高校還要由中組部直接管理。而教育部的司局級官員直接下派到部屬大學當校長更成為一種常態(tài)。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浙江大學校長楊衛(wèi)等著名高校校長無不擔任過教育部司長之職。
另一方面,對應“985工程”的啟動,中國高校中開始有了一批副部級干部,現(xiàn)在有31所大學的黨委書記和校長是副部級,還有專家建議說,要提高大學的地位,應更進一步提高校領導的級別至正部。
大學要自主,首先校長要自主。官員轉(zhuǎn)行當校長也并非全然不可取,但是校長都由行政任命產(chǎn)生,來源單一,尤其缺乏由獨立的遴選專家委員會公開選拔產(chǎn)生的渠道,勢必助長大學的官本位。
其二,資源分配行政化。
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中央各部委掌握著向?qū)W校分配資源的權(quán)力,為此,大學不得不與地方一樣“跑部錢進”,甚至用頒授博士等頭銜去換取官員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學校內(nèi)部,“官老爺”把持一切,在職稱評定、課題申報等重要學術(shù)資源的分配中,各級領導都享有“特權(quán)”,行政領導往往擠占了有限的學術(shù)資源。這些領導掌握著權(quán)力,決定教師拿課題、評職稱等各種事宜。九三學社的一項問卷調(diào)查顯示,62.6%的受訪者認為,本應在學術(shù)資源分配上發(fā)揮主要作用的學術(shù)委員會,只是裝飾或者僅能對學校重大學術(shù)事務提供參考意見。
其三,評價機制一元化。
一位頗有名望的教育學者表示,這么多年來他雖然獲得了社會輿論的掌聲,但是幾乎沒有得到過任何官方獎項。而如今的現(xiàn)狀是,各種大課題和獎項多為政府所設,得到這些獎項,意味著你的學術(shù)地位受到認可;得不到這些獎項,意味著你被排斥在主流學術(shù)圈之外。如這位學者所言,政府獎勵學術(shù)本是好事,但是僅以此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則不利于學術(shù)自主。
其四,教授人格矮化。
一位在美國留學多年的學者戲稱自己為“表格教授”,因為在回國近五年的時間里,他把相當一部分精力花在填表上---一級學科申報表、研究基地申報表、重點學科申報表、社會科學基金申報表、單位考核聘任表,等等。這也是行政化使然,因為有多少一級學科,多少研究基地,獲得了多少社會科學基金,發(fā)表了多少論文,都是學校各級領導的政績。正是在這樣功利性的高壓下,我們看到了教授剽竊等人格矮化的怪現(xiàn)狀。難以想象,一個終日忙于填表和完成工作任務乃至剽竊的教授,有朝一日竟能成為學術(shù)大師。而沒有學術(shù)大師,所謂世界一流大學又從何談起。
其五,學生世故化。
不可想象一個官本位的、功利化的大學,能夠培養(yǎng)出溫總理所說的具有“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的學生。就像一位教授所批評的:“現(xiàn)在社會上說學生不正義、圓滑、沒原則,只愿意自己過得舒服,這都是大學教會的,學生進門時候不這樣,出去時候全會了!北究粕鷮W會了行賄教師換學分,研究生忙于為“老板”做項目而無暇學業(yè),有些學生團體幾乎成為“官僚試驗田”或“微型名利場”。
事實上,1998年通過的《高等教育法》早已明確規(guī)定高校擁有7項辦學自主權(quán),包括制定招生方案、設置和調(diào)整學科專業(yè)、制定教學計劃、開展科學研究等方面。只是十多年過去了,這些自主權(quán)基本上都沒有得到落實。大學行政化毫無松動之態(tài),反而在日益強化。
比如近年來由教育部門啟動并嚴格施行的大學教學質(zhì)量評估,屢屢爆出高!霸旒佟背舐。而高校則一肚子委屈,有全國政協(xié)委員直指這種細致到大學課件、教案是否規(guī)范的評估“勞民傷財,雞飛狗跳”,“把高校分為三六九等,制約競爭”。
隨著政府財力的增長,行政力量對于大學的干預有了更多資源手段,加之市場化的助推,權(quán)力與經(jīng)濟結(jié)合,在教育領域形成了一個固化的既得利益群體。去行政化成為越來越難以破解的頑疾。
對于高等教育,世界上成熟的經(jīng)驗很多,比如決定資源分配的理事會治理結(jié)構(gòu)、遴選校長的專家委員會制度等等。但是在去行政化之前,這一切都無從談起!盀槭裁次覀兊膶W校總是培養(yǎng)不出杰出人才?”面對已故大家錢學森的痛心詰問,我們該如何回答?
- 大學行政化錯在哪里 2012-04-12
- “序長不序爵”挑戰(zhàn)大學行政化 2012-02-06
- 鐘秉林:取消行政級別不能完全解決大學行政化問題 2011-03-14
- 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分數(shù)決定一切是高考最大弊端 2014-03-18
- 華人學者直陳中國高教弊端:大學辦學目標沒有劃分 2010-07-29
- 諾貝爾獎無中國身影 凸顯中國教育科研體制弊端 2008-10-10